当前位置:首页 >> 今夕开滦 >>开滦史话

“天时、地利、人和”谈开埠
更新时间:2024-04-18 点击数:55

开滦煤矿的创建,促生了两座城市。无论是因煤而兴的唐山,还是因港而美的秦皇岛,开滦的性格已融入两座城市,为这两座城市涂抹上了浓烈的工业底色。由于地理条件的优越,改革开放初期秦皇岛成为了我国最早的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秦皇岛港——北方不冻良港的作用愈发显得重要。秦皇岛的开放还要追溯到一百余年前,而这座以港口为依托而兴的城市的开路先锋还是开滦。

秦皇岛港为世人瞩目的一件大事,就是 1898 年 3 月 26 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初五日)经光绪皇帝朱批定议后,宣布的“自开通商口岸”。近代中国沿海港口有约开口岸和自开口岸之分,前者为不平等条约胁迫中国政府对外开放的,后者是中国政府自主宣布开放的。

清政府迫于列强不断瓜分中国港口的压力,从 1887 年 ( 光绪十三年 ),开始采取自动开放港口的对策,以抵制列强继续用不平等条约强迫开放中国的港口。清政府因巨额战败赔款而致国库空虚,需要开辟新财源,对新形成的江海港口,新通车的铁路枢纽和始终站等势在必开的地方,一反以往抵制开放的态度,实行主动对外自开商埠的方针,先后自开了一批水陆商埠。自开港完全由中国筹办,由中国行使主权,开港动议和管理性质均不同于约开港。

作为近代中国政府的自开口岸,秦皇岛港“自开”有许多原因,但归纳起来还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即当时的甲午战争后的形势,“地利”即秦皇岛独特的地理环境,“人和”则是政府和国人的人心所向。

一、添开秦皇岛通商口岸的“天时”,与中日甲午战争后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不开。中日甲午战争是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国面临着被世界帝国主义列强肢解和瓜分的严重危机。自 1894 年至 1898 年,中国沿海的重要港口,到处飘扬着列强的旗帜。在诸列强的迫使下,日本交出了其妄想独占的辽东半岛。接着,俄国侵吞了旅顺,德国并吞了胶州湾,英国则窃据威海、九龙、广州湾等。沿海港口都先后为列国约质,所谓列强的“租界港口”“通商口岸”比比皆是。中国沿海主权港口(除当时秦皇岛等口岸以外)几乎丧失殆尽,在这种形势下,清政府考虑的是如何重建海军,偿还战争赔款和寻找可资利用的港口。那么,秦皇岛做为尚未正式开埠的口岸,以及它暂时还没有被帝国主义强烈所染指的情况下,被提到了清政府的议事日程。据记载,清政府“秦皇岛设港原议,发轫于光绪甲午、庚子年间。彼时海疆多故,旅大、威胶先后被外人约质,廷议兴复海军,迄无良港可资利用”。就非常说明问题。在《奏明秦皇岛自开口岸折稿》中,工部侍郎张翼(燕谋)追溯 1897 年 ( 光绪二十三年 )勘察秦皇岛时说 :“神经咫尺铁道(指津榆铁路),一旦有事,匪特兵丁之征调,军火之转移,朝发夕至,呼应灵通,而且水路相依,有一气盘旋之妙。”同折稿又说 :“荣禄莅任北洋,以无处屯扎兵轮及建造船坞各情与臣商量,臣以该岛情事言之,所见相符,即嘱臣速为筹划海军之基地事。”这说明秦皇岛设港原议还是以兴复海军,建设军港为出发点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中日甲午之战后,清政府在所谓“振兴商务”的幌子下,以及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变法运动为基础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如“官督商办”开平煤矿规模迅速扩大,产量不断提高,煤炭的需求量和输出量也逐年增多等,都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趋势。就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已被1895 年的中日“马关条约”规定的 2 亿两赔款压得喘不过气来。其间,清政府为了支付对日战争后“赔款”,完全要靠“举借外债”、搜刮民脂民膏过日子。战后的几年,清朝政府正常的财政收入大致为 8900 万到 9000 万两银。而从 1896 年 ( 光绪二十二年 ) 起,每年却还要额外偿还外债本息达 2000 多万两。户部在光绪二十二年奏报筹还每年应付外债本息困难时认为:“国家财赋,出入皆有常经,欲开源而源不能骤开,欲节流而流不能骤节,其将何以应之?”清政府处在如此境地,势必要考虑添开通商口岸问题。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于 1898 年 4 月 3 日 ( 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十三日)在札行总税务司的公文附录中提到,为“振兴商务”,奏请光绪皇帝添设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等通商口岸一折,原奏折说 :“窃臣查泰西各国首重商务,不惜广开通商口岸,任令各国通商,设关榷税,以收足国足民之效。中国自通商以来,关税逐渐加增,近年征至二千余万,京协各饷多半取给于此,惟是筹还洋款等项支用愈繁,筹拨恒苦不继。臣等再四筹维计,惟添设通商口岸,籍裨饷源……可振兴商务,扩充利源。”

张翼在《奏明秦皇岛自开口岸折稿》中,具体说明了清政府财源困难,“……俄人经营旅顺,全力注焉……便懋迁繁盛。我之天津,营口受损己多,而津海与山海两关巨万税金,久之将销归于无有,我惟以秦皇岛补救之……设关征税使水陆转输之货物,皆可以滴滴归源。然则欲济商务之穷,而塞饷源之漏,固非此不足以制胜,不独全省矿务于该岛,关系匪轻也。”

综观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清政府主动筹办秦皇岛港之原议,最初准备开辟为军港,以达“兴复海军”“巩固海防”之目的。但是,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门户”早己被外人打开,何以谈论海防?然而,清政府下决心在1898 年 3 月初,急于主动宣布秦皇岛为自开通商口岸的用心,就在于“籍裨饷源”,“扩充利源”以解他们“筹还洋款”的“恒苦不继”之苦衷。

二、秦皇岛独特的“地利”,终被清朝政府看中,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有四个方面因素 :首先,秦皇岛有着众多自然港口的海岸。自春秋战国以来,在东西狭长绵亘百十华里的海岸线上,由于商贸往来,舟楫集散,散落着不少自然形成的港口。地方志载“石河口、汤河口皆可通船”。百石左右粮船进出无阻。另外,山海关的南海口、姜女坟、老龙头、马头庄、卸粮口,北戴河的金山嘴、戴河口、洋河口等,亦曾是古代舟船聚泊港湾和水师驻地,而且仓储遍布河口,直至清末,马头庄尚有“泊船遗址可考”,并且利用渤海沿海的传统海道,沟通了滦河、海河、大凌河和芝罘、登莱的水运,帆船往来,专门转运河北、辽宁、山东,间或有华东、华南等地的花布、钱钞、粮秣以及军械兵丁等,同时当地的土特产,如盛产的鱼、虾、蟹和干鲜果品 ;归化、济民两场的盐灶业 ;后来出现的煤、铁、银和矾土矿的开采与冶炼都为秦皇岛沿海港口的输运创造了条件。秦皇岛地处山海关走廊,在明代以前是边陲要隘地区,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历代统治者之间的军事抗争和经济形势的直接影响。随着海运事业的发展,除了罗盘应以外,舟船靠泊也习惯地利用当地的地物和灯光进行导航,如秦皇岛北海拔 1424 米的响山(即姆指山),就是船泊当时靠岸的极好导航标志,至今还在利用它;南海口天后宫门前悬挂的红灯,也是人为的导航设施,有诗文“一盏琉璃照海船”,就是清康熙年间的真实写照。

其次,秦皇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秦皇岛在 200 多年前仅仅是个方圆不到 1公里的小岛。其地名,最早见于 1535 年 ( 明嘉靖十四年)的《山海关志》中。秦汉以来秦皇岛沿海地区一直隶属于辽西郡和永平府的临榆县。据传闻“孤岛漫传秦帝迹”,其得名与秦始皇在公元前 215 年东巡郡县至碣石有着某种关系,直至今日,这里的人们一直相传着秦始皇“下马拜荆”“访仙求药”和“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这座四面皆水的孤岛上,只有一座“祖龙庙”,并无人家,荒芜凄凉,还是一片尚待开垦的处女地。明清以后,由于秦皇岛沿海地区的河口逐年淤废,它才开始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特别经过了一段相当长时期的自然变化,在百多年前,秦皇岛才由原来孤山小岛演变成半岛,逐渐形成了较为独特的优良的港湾形势,即 :风平、浪低、水深、不淤、不冻。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在沿海海湾型港口之中成为佼佼者,并且逐渐吸引了附近沿海渔民、商贾集结此地捕鱼、经商或避风。

其三,秦皇岛是历代帝王巡视驻扎之地。秦皇岛沿海地区地处我国古碣石地域,风景绮丽,气候宜人,海市蜃楼时有出现 ;它依山傍海,山海交汇,隘塞严关,边厄冲途,东陲重地。因此,多有历代民族统治者“巡幸”征讨驻跸于此。这里素有“蓟辽咽喉”“京东屏障”和“两京锁钥”之称。为说明该地区的海路、陆路及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还可以列举如下史例 :公元前 209 年 ( 秦二世胡亥元年)春,循始皇巡幸故道“东巡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历泰山,至会稽……”接着,公元前 110 年 ( 汉武帝元年)夏四月“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北至碣石巡至辽西,历边至九原,五月乃至甘泉,周万八千里云”。汉代在北戴河金山嘴有水师驻泊,商贾舟楫亦在北戴河、锚石湾集散并在戴河口设有古城。魏武帝曹操征乌桓,班师回程至秦皇岛,登临碣石,并留有建安名诗《观沧海》。晋安帝公元 414 年 ( 义熙十年夏五月),河间人诸匡曾向北燕主冯跋建议利用秦皇岛附近港湾,后来明确形成了一条河北冀县经黄骅至秦皇岛转辽西大凌河口到朝阳的渤海航线,并在秦皇岛沿海地区有较大规模的造船业出现。相传唐太宗,在此筑“五花城”。公元 645 年 (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东征时曾在此留有“江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芝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的《春日望海》诗句。公元 1381 年 ( 明洪武十四年)春,魏国公徐达在此建关设卫;公元 1568 年 ( 明隆庆二年)蓟镇总兵戚继光为抗击塞外俺答的侵略,就此增设边防。1644 年,李自成东取山海关,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决战一片石。鸦片战争以后,沿海门户洞开,秦皇岛又多为帝国主义列强所觊觎。僧格林沁、李鸿章愈加重视这里的海防。

其四,津榆铁路的开通为秦皇岛开埠奠定基础。铁路是港口连接腹地的纽带,是港口的生命线。在光绪年间出现的铁路,是新式的交通运输工具。津榆铁路的建成,为秦皇岛开埠奠定了基础,成为后来秦皇岛港疏运物资的命脉,对秦皇岛沿海地区工农业及商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中国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半殖民地社会基本确立的时代,清政府赞同兴建津榆铁路的初衷,不完全从“振兴商务”为主要出发点,而是旨在巩固海防以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19 世纪后期,外国侵略者频繁发动战争,对我边疆、海疆肆无忌惮地进行侵占,导致清朝政府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顾此失彼,危机四伏。于是清朝政府开始注重京畿沿海一带的海防要塞的建设,负责北洋海防事务的李鸿章设立了“海军衙门”。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奕譞在给光绪皇帝上书时请求速办津榆铁路,认为铁路“于调兵、运饷、利商、便民诸大端为益甚多”,并强调“直隶海岸亘七百里,虽多浅滩沙渍,然小舟可处处登岸,轮船可以泊岸之处,……山海关至洋河口一带,沿海百数十里,无不水深浪阔。……如有铁路相通,遇警则朝发夕至,屯一路之兵能抵数路之用”。修筑天津至临榆的铁路奏准后,成立了“中国铁路公司”,于光绪十六年(1890 年),唐山东至临榆西至天津的延展工程同时破土动工。光绪十九年(1893 年),唐榆铁路和津唐铁路,即津榆铁路全线通车,全长 348 公里,在山海关修建了造桥厂(今山海关桥梁厂)。津榆铁路贯穿了整个秦皇岛沿海地带,在秦皇岛北设汤河站,在山海关设枢纽站,使秦皇岛沿海地带成为华北与东北地区联系纽带,为清朝政府准备开设秦皇岛港铺平了道路。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历史追述,秦皇岛作为自然形成的港口,开发和利用已有2000 余年的历史了。它为近代港口的开辟,奠定了坚实基础。19 世纪末,清朝政府在建设津榆铁路的同时,把着眼点放在秦皇岛能不能尽快地自行开辟通商口岸方面,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三、秦皇岛开埠的主要原因是“人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清政府与开平煤矿之“和”。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沿海港口多被西方列强控制。为重建海军,清政府寻找可资利用的港口。1894 年冬,开平矿务局为建立企业专业港口,也急于寻找一个出海口。这样,清政府和开平煤矿就不谋而合了。于是,清政府委托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勘测秦皇岛海湾。经派员到秦皇岛一带多次勘察,张翼同意把秦皇岛作为冬季邮运和商船的停泊港,得到有关方面的批准和支持,1897 年冬季,开平运煤船载客货和邮件,自烟台至秦皇岛试航成功。由于清政府财力不济,建军港未果,只得依靠开平矿务局修商港,同时准许北洋水师驻扎和靠泊码头。

1897 年 ( 光绪二十三年),张翼会同贺璧理,在总理衙门咨行北洋大臣转饬“开平矿务局设法维持”秦皇岛设港的基础上,开始着手购买通商口岸及建筑码头所需要的大量地亩,促成了秦皇岛港与开平矿务局之间的最初隶属关系。随后,清政府唯恐秦皇岛至北戴河海滨一带复为外人侵夺,命张翼等先行圈定戴河口秦皇岛沿海地带四十余华里,为中国政府于秦皇岛沿海港址的初选地段。张翼并以津榆铁路公司名义筹资,密遣干员在这一带积极从事购买地亩活动,而这些资金大致是开平矿务局和张翼本人为筹资购地时最初垫款。这些垫款成为开平局向清政府要求获准代理秦皇岛地亩及取得筑造开平专用码头权利的关键。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初五日,北洋大臣裕禄准张翼咨呈备案,“秦皇岛一带前经奉准作为通商口岸……所需款项甚巨,应先由开平局各有筹垫,该地即归开平局护理”;光绪二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裕禄在“勘明秦皇岛地亩归开平矿务局经理”奏折中,又“以维商务”为名,将秦皇岛所有地亩,统归由开平矿务局经理,并请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颁发执照”。此折虽然由于八国联军入侵而未能得到清廷的批准,但已即成事实,从而使秦皇岛港完全置于开平矿务局的控制之下,形成了中国沿海不曾有过的、港口独由一个矿务局企业把持的特殊情况。

其次,是清朝官员与外籍雇员之“和”。在清政府宣布“自开口岸”的准备阶段,无论是清朝政府的官员,还是外籍顾员,绝大多数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其中开平局英籍人士鲍尔温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鲍尔温是开平矿务局英籍雇员,早年当过税务司帮办、税务司,后来到开平公司任职。1896 年 12 月,受李鸿章密托在秦候迎李搭乘的中国商船“广圻”号,以及赴俄国所需用品和文书资料。当李鸿章的助理搭乘该轮到秦时,鲍尔温在秦皇岛海边的一座庙宇里等候了好几天。1900 年初,李鸿章调任两广总督,准备由秦皇岛乘船去广东,开平矿务局派鲍尔温先期到达这里安排迎候。当“永平”号抵港,因舷梯又窄又陡,年老的李鸿章上船困难时,鲍尔温便用身体托起这位老臣登轮。表现了鲍对“洋务派”大员的尊敬。自 1896 年初始,鲍受张翼的派遣,多次来秦勘察海岸历史和水文地质情况,每次返程后,都及时向张翼汇报,并多次建议在秦皇岛建港。在烟、秦之间试航时,鲍尔温指挥了建筑临时移动式木质码头的工作,他还亲自设计了“挪威式”平底船进行过驳。据记载,这种小船操作非常灵便,船体包有马口铁皮,既可破冰滑行,亦可水中驶舟,圆满地完成了试航工作。正是鲍尔温的出色表现,他被任命为秦皇岛港开埠后的第一任经理。除此之外,还有津海关税务司英籍贺璧理,英国工程师哈尔定,开平轮船长马克法林等都与清朝政府的官员配合默契,为“自开口岸”出了力。

其 三, 是 中央和地方配合之“和”。一个国家在外国人虎视眈眈 的 情 况 下, 自主开放口岸必须要有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密切配 合。 当 光 绪 皇帝 批 准 后, 中 央政府的总理衙门一方面吩咐总税务 司 妥 筹 办 理,总税务司又下达给天津海关协助秦皇岛办理开埠建关事宜 ;另一方面照会各国使节,宣布秦皇岛为我国“自开口岸,与他处约开口岸,事有不同”。强调“所有本国官商应用地段,应尽本国先行划留备用”。再者,总理衙门又通过地方政府,咨行北洋大臣和顺天府尹,“先将应办事宜妥速筹备定期开办”。尤其是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裕禄更是繁忙,先是札派候选王道修植约同税务司前往“秦皇岛详度地势,测量海水,试验沙滩,究于何处建设码头和秦皇岛对面地方如划归通商地界,内有无防碍等”事宜。继而“札饬临榆县衙将该地大段留为新关及邮政局矿务局之用,不准售与他人,此地内在海岸应择妥善之处建办公之所,并在山坡亦应买地一段造办公人居住房屋”。此后,裕禄派周学熙于秦皇岛东盐务村设立“临抚通商口岸清地局”。查清了所有地亩后,周学熙以清地局名义收买所需地亩,议令开科部颁执照,交开平矿务局暂行经管。并规定将来出售地价除偿还开平局垫款外,其余部分用于修道路、设捕房等。清地局此举,使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觊觎之心未能得逞。可见,中央和地方政府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秦皇岛开埠事宜才得以妥善办理。

四、秦皇岛作为“自开口岸”载入中国近代史册。

清政府宣布秦皇岛港为“自开口岸”,1898 年 3 月 26 日 ( 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初五日 ) 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片奏,奉朱批定议后,继由总理衙门钦遵咨行,并札饬总税务司妥筹办理在案。为肯定秦皇岛自开口岸诞生的重要历史过程,现将其总理衙门片奏和札行总税务司等经过节录如下 :

1898 年 3 月 24 日 ( 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初三日 ),总理衙门为“振兴商务”,向光绪皇帝片奏拟请添设岳州和三都澳为自开通商口岸,获批后的第三天,即 1898年 3 月 26 日 ( 三月初五日),总理衙门又补奏了“秦皇岛自开口岸折”。“再,臣等于本年三月初三日,奏请湖南岳州府、福建福宁府所属之三都澳开设通商口岸,奉旨允准在案。兹查直隶抚宁县北戴河至海滨之秦皇岛隆冬不封,每年津河冻后,开平船由此运煤,邮政包封亦附此出入,与津榆铁路甚近。若将秦皇岛开作通商口岸,与津榆铁路相通,殊于商务有益。如蒙谕允,即由臣等咨行北洋大臣、顺天府尹,先将应办事宜妥速筹备,定期开办”。

光绪皇帝同日当即朱批“依议钦此”。

总理衙门片奏获准后,于 1898 年 4 月 2 日 ( 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十三日 ) 札行总税务司 :“为札行事,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初三等日,本衙门具奏……直隶抚宁县秦皇岛等处添开通商口岸,以裨商务各折,奉朱批‘依议钦此’,相应抄录原奏,恭录谕旨,札行总税务司查照钦遵妥筹办理可也。”遂后,总税务司在向总理衙门的申覆的公文中更加具体的说明 :“……秦皇岛一处,拟饬津海关税务司派委帮办前往经理,一切所有出入款目专为开报,俟将来贸易畅旺,再行酌派税务司经理。”1898 年 6 月 10 日,秦皇岛港在东盐务村设立开平矿务局秦皇岛经理处。随后,天津海关在此设立“秦皇岛分关”,并派帮办前来经理,贸易开始繁兴。翌年 2 月,德璀琳(英籍德人)作为会办秦皇岛开埠之税务司来到岛上。1898 年 4 月,为适应开埠后的需要,在秦皇岛原来浮动式栈桥码头基础上,临近又即速建成固定的木质栈桥码头。据《光绪二十四年中外大事汇记》载,当时的秦皇岛“巨石积沙,相杂成阜,高八丈余。兀峙海滨,岛前水内皆乱石,有平板桥由西岸达岛之麓;长十余丈。桥左右皆米船、鱼艇,维泊约数百”,反映了当时港口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清政府主动宣布秦皇岛“自开口岸”的消息,立即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关注。上海《时务报》以“古岛通航”的标题作了开埠消息的报道。接着,《北方快览》《北中国每日报》以及来自外国的报刊如《泰晤士报》《伦敦中国报》、《经济报》等,相继对秦皇岛“自开口岸”及优良港湾形势发表评论,使秦皇岛这一昔日的荒岛名播海外。1898 年 6 月 10 日,秦皇岛附近的东盐务村挂牌“开平矿务局秦皇岛经理处”,首任经理鲍尔温。至此,秦皇岛“自开口岸”翻开了中国港口历史新的一页。从以上四个方面的探讨,可以肯定,秦皇岛港的开埠是势在必然,反映了客观历史要求。

清政府能够主动地宣布添开通商口岸,是由 19 世纪末的政治形势的恶化和经济利益上需求而促成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政府当时所面临的困难境地,以及寻找出路的急切心情。在旧中国,对于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未必不想求得一线生机。在自行添开通商口岸的问题上,它虽然能认识到秦皇岛作为通商口岸的价值,但只不过是想扩充利源,捞取一棵救命稻草,实际上解决不了债台高筑问题,更挽救不了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自开口岸”毕竟与“约开口岸”有着明显区别的,因此,我们决不能把中国政府自己开辟的秦皇岛港,与1900 年英国人攫占秦皇岛港后的情况视为等同,更不能把秦皇岛港 1900 年以前形成的格局,打好的码头基础硬是说成由英国创办的。正如总税务司赫德声称 :秦皇岛自开口岸,准许洋商在彼贸易,与约开之通商口岸原有不同之处“其自主之权大半仍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政府在秦皇岛自开口岸问题上,是主观的想要排除帝国主义列强对秦皇岛介入,主观地想要单独经营此港。清晚后期的朝廷昏聩愚昧,做过许多蠢事,但在“洋务运动”和“维新思潮”的推动下,采取自主政策自开秦皇岛港口,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这正如时任临榆县贡生的程敏侯赋《贺秦皇岛开埠》诗云 :

于铄哉!秦皇东南黄海黄,秦皇西北长城长;斯岛若终守顽固,大名安能五洲扬。

猗休哉!秦皇求仙虽萤蛊,秦皇拓边实英武;荒岛继踵学开通,改良辟作春申浦。

(文/王庆普)


版权所有: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Copyright ? 2007-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 址:河北省唐山市新华东道54号(开滦唐山矿业公司) 电 话:0315---3024885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