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术语, 开滦的“老板子”也不例外,他们
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窑话”。矿工
穿的工作服叫做“窑衣”;头顶上
的矿灯叫做“帽儿灯”;下井乘坐
的电梯叫“大罐”;下到井底后乘
专门送矿工去工作地点干活儿的整
列的矿车叫“人座”;下班时拉人
的矿车往外开叫做“打倒勾”,此
时的车就叫“倒勾车”;乘车的人
不等车停稳拉闸断电就上车的行为
叫“抓车”;通行电机车的主要巷
道叫“大巷”,坡度较大,需要用
绞车牵引矿车上下的巷道叫“斜
井”;连通大巷与采煤工作面,断
面略小于大巷的叫“石门”……这
些“窑话”可能会让从未下过井的人不知所云,或以为其中一些是唐
山本地的土话,事实上,它们是开滦特有的“方言”。
开滦方言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开滦方言中的词汇,有的来自唐山本地,有的来自外地方言,有的是
源自英语、俄语或其他外语的音译
外来词,一言以蔽之,是不同地域、
不同国家文化交融的产物。下面我
们就从唐廷枢 1889 年创办的细绵土厂说起。
【细棉土厂】唐廷枢在开平矿务局任总办内,创办了唐山细棉土
(水泥)厂,所谓“细棉土”,是由于当时的中国,虽然开始有了水泥的生产,却还没有水泥这个名称。
因此,唐廷枢依据水泥的外来语
“Cement" 的词义和译音来命名。
【巷道】“巷”字的读音一般是“xiang”,而开滦把“巷道”称
为“hang" 道,其原因是当初在开
滦工作的大部分为广东籍人,“巷”
在广东语中的发音为“hang", 久
而久之就变为了“hang”道。
【绞车】“绞”字的读音一般是“jiao”,而开滦把“绞车”称为
“gao”车,其原因也是广东人的发
音为“gao”。
【秀球】“秀”就是 shoot,英文意思为“投篮”,开滦人篮球场
上用这个词是音译,为投篮的意
思。篮球运动在美国诞生,篮球于
1896 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
年会传入中国。1919 至 1921 年间,
开滦矿务局大楼在天津建成,院内
设篮球场。这可以证明,那时篮球
已经传入了开滦。当时,开滦的中
国职工和外籍职工一起打篮球时,
学会了说“shoot”,经过本土化的
语音改造,变成了大家都熟悉的开
滦方言“秀”。
在开滦庞杂的“文化体系中,开滦方言是有相当色彩的一部分。
开滦矿工在井下苦脏累险的生产活
动和生活中,创造和经常使用一种
简练、形象的语言词汇”。开滦方
言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与矿工的
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生产中的开滦方言
【千不拉】属于外来词,即《汉
语外来语词典》中的“千不落”,
意思是“滑轮链,链(转)滑车、
神仙葫芦”;又作“金不落”,源于
英文 chainblock。在开滦工人口中,
“千不落”接受了唐山本地语音的改造,变成了“千不拉”
【瓦路】这是英文的音译,来
自英文单词 valve,汉语中没有的语音 [v] 被替换成了 [w] 这个音。
瓦路的称呼不是所有煤矿都用的,这个和开滦曾被英国人骗占、管理有直接关系。
【法兰盘】在 flange 的音译“法兰”之后增加了“盘”这个表示类
别的语素。
【排骨】即可弯曲运输机上形似排骨的刮板。
【快马子】即形似玩具木马的手锯。
【八尺板儿】是我们开滦井下
用的木板料,八尺长,故名八尺板,
宽度大约为 25 至 30 厘米,厚度约
5-7 厘米,一般在采煤工作面用它
来做“超前”,也就是用它替换下
溜子道和风道紧靠工作面处的拱
型支架。有时个处理冒顶 ( 塌方 ),
必要时也用它来“打木垛”。打木
垛常用的材料是 1 米多长、20 厘
米见方的方木,这种木料叫做“垛
眼儿”,冒顶时,用这种木料四根
一组摆成“井”字,一层一层往上
摞,直到接触冒落区的上顶。可想
而知,如果冒顶冒得严重,则需要
投入大量的木料。
【矸石】俗称矸子,采矿过程中从井下或露天采场采出的或混入矿石中的岩石。
【罐笼】矿井里的升降机,用于运送人员、矿师、材料。一般可载重几吨,用途与电梯类似。
【罐绳】钢丝绳,用于提升罐笼。
【岩巷】在岩层开凿的巷道。
【顶板】在煤层或岩层中掘出
一条巷道后,巷道顶部的岩层就往
下落,这个顶部的岩
层的重量就压在巷道的两帮
上,这个顶部岩层就是顶板。
【礃子面】也就是采面,采煤
工作面,煤矿井下进行采煤作业的场所,一般采煤矿井中先分水平,
然后分采区,采区内分若干采面。
【煤柱】煤矿开采为某一目的
保留后者暂时不采的煤体。煤柱是出于安全留设的类似于隔离带和承
重墙的作用。它主要为了保护水,地压等方面破坏地表和巷道的作用。煤柱分为可回采和不可回采。
【包工大柜】包工大柜是开滦
煤矿带有封建剥削色彩的包工组
织,自建矿到唐山解放,在井下采
掘生产上,一直沿用包工大柜制,包工大柜与矿订立合同,组织一定
的工人劳动力,承做一定的采掘工
程,在资本家之后再次剥削工人所
得。
【风井】风井是建筑中的预留通道。主要用于通风或者防水,危机时刻可用于逃生与消防。煤矿中主要用于通风。
【硐室】在矿井下,专为安装各种机械设备或存放材料,矿石和供其他辅助作业及办公用的巷道。
【回风道】煤矿矿井必须有两
个井筒,一个是进风井,一个回风井。回风道就是回风风流经过的通
道。
【马路眼】井下各水平能直达地面的通道。解放前,用于运送骡
马及罐笼停电时工人升井。
【石门】煤矿中的巷道在岩巷进入煤层时,岩巷中的最后一段岩巷叫石门,过了石门进入煤层,向
上的石门叫上山,向下的石门叫下山。
【老塘】井下的采空区,采煤后的废弃空间。
【炮眼】爆破前在岩石上凿的孔,用来装炸药。
【井下猴车】正式全称为矿山装置输出动力带动钢丝绳循环无极
运转,从而实现运送矿工上下井的作用。
【风锤】风动凿岩机的别称,他利用压缩空气的能量使金属钎做
旋转和往复运动,并从钎子中央射出润滑防尘液体,在岩石或煤层中凿出便于爆破的爆破孔,它是一种
很难得的防爆现代化采煤轻工具。
【锚杆支护】锚杆支护是在边
坡、岩土深基坑等地表工程及隧道、采场等地下硐室施工中采用的一种
加固支护方式。用金属、木件、聚
合物件或其他材料制成杆。
生活中的开滦方言
【窑衣、逛衣】开滦矿工习惯
将工作服称作“窑衣”,而将日常
生活中穿的衣服叫“逛衣”。每天上班,要到更衣室脱下“逛衣”,
换上“窑衣”。在开滦,做各种工
作的人都可以称呼自己是“做窑
的”。“窑”本义是煤窑,由此扩展
出的“窑上”(矿上)、“窑衣”(矿
工工作服)等词语,都与井下生产
相关。而“做窑”一词的使用范围
已经不限于矿工,井上工作的人也
可以使用。如今这一词语已经融入唐山本地方言。
【锅伙】“锅”,大锅的锅,“伙”,
伙食的伙,指的是解放以前开滦工
人住的集体宿舍,那时候资本家对 工人的剥削可厉害了。解放前,开
滦包工大柜为盘剥工人,设立了锅伙。锅伙具有强制性,工人在哪家
大柜做工,就必须在哪家大柜吃住,
无论住还是不住,都要从工人工资
中扣除伙食费。锅伙的住宿条件非
常恶劣,屋内是对面的大炕,一条
大炕上要睡二十多人,连被褥都没
有。锅伙的伙食也非常差,主食通
常是发霉的玉米面饽饽,副食主要是咸菜和带着泥沙的
白菜汤。这样恶劣的
住宿和伙食条件,包工头每月却要扣除
工 人工 资 的 58% 至
66%。有时候,包工
头还带工人去赌博,工人没有不输的。“锅
伙”还有另一个意思,
唐山老话里,指的是
杀猪的地方。足以表现当时开滦工人任人
宰割的悲惨命运。随
着时代进步,工人劳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这个包含无数开滦矿工辛酸记忆的词已经消亡。
开滦方言在今天
【溜子】泛指煤矿采掘工作面
及井巷中一种主要运输煤炭的设备
或器材,可分为机械和非机械两大
类。机械分类中主要有由电机驱动
的 V 型运输机、刮板运输机、胶
带输送机和板斗输送机等,开滦方
言统称为“电溜子”;非机械分类
中有靠煤矸或水自重为动能,倾斜
铺设的旱采搪瓷和塑料自滑溜槽、
水采明槽自流水力运输溜槽等,开
滦方言统称为“奔(笨)溜子”。
【水手】一般指船舶舱面工人,
负责操舵、带缆、保养船体,以及
消防、堵漏、维修装卸用具等工作。
在开滦,起重工被称为“水手”。“水
手”是个技术性很强的工种,在井
上下之间吊运大件设备和器材,只
能由“水手”来做。由“水手”吊
运的大件,体积往往超过罐笼,就要把罐笼提起来,把大件吊挂在罐
笼底部往下或往上运,作业难度非
常大。现在的开滦井下,英寸等计
量单位仍在应用,起重工被称为“水手”,比如上世纪 70 年代全国知名
的开滦劳模侯占友的工种,就是“水手”,这都是当年英国人管理留下
的痕迹。
【老板子】包头话里把老婆叫
做老板子,北京等地称熟练的拉车
人为老板子,而开滦集团则是对井
下一线工人的称呼,把有经验的老
工人叫老板子。关于老板子还有首
打油诗 : 老板子,笑嘻嘻,一年四
季穿窑衣,一年干了十年的活,十
年伴不了一年的妻。
经过时间的洗涤,开滦方言中
的许多词汇都被沿用至今,相反,
开滦方言中的一些词语,由于失去
了物质载体而逐渐被淘汰和遗忘,
比如“三松五提一定钟”。
【三松五提一定钟】是指“敲
梆子”,也就是上下井口之间的一
种原始联系方法。过去没有现在这
么先进的信号设备,只能用土法儿,
矿工们用一根铁丝或铁链将上下井口连接起来,上下井口的矿工用敲
铁丝或铁链的方法传递信号。敲三
下,意思是把绞车往下松一松 ;敲
五下,意思是往上提煤 ;敲一下,
意思是定钟 ;敲两下、敲四下则分
别代表开车和正常开车。这种土法
儿在 1990 年左右就消失了,因为
后来开滦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且通讯设备越来越先进。敲梆子
很不安全,每四五十米一部绞车、
一套梆子,铁丝有时候会被打断,
这就影响上下井口之间的联系。
(文/ 王 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