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昔开滦

“省保”唐山矿二、三号井
更新时间:2025-09-30 点击数:

唐山矿二号、三号井均为清朝洋务运动时期所开凿。1976 年唐山大地震中两个 井筒坚如磐石,丝毫未损。二号井、三号井是与一号井配套的生产系统,从开凿至 今一个多世纪保存完好,仍在与一号井联合使用,堪称世界采煤史上的奇迹。二号、 三号井绞车房沐风栉雨近百年,虽在唐山大地震中墙体局部倒塌或出现严重裂缝, 但经建设者精心修复加固后,仍不减当年风采。

百余年来,唐山矿二号、三号井为民族复兴和新中国建设源源不断地输出煤炭, 共同见证了唐山这座重工业城市从崛起走向繁华,记录下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铿锵 脚步声,已经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一块活化石。虽历经百年风雨,依然风采依旧, 运转正常,实为世界采煤史之罕见。不仅于此,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是中国从 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的重要物证。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物 价值怎么形容也不过分。

而今,“省保”唐山矿二号、三号井与“国保”一号井并肩而立,他们那高高 矗立的井架、不停旋转的天轮,以及高大的绞车房象一位巨人屹立在那里,仿佛在 无声而有力地告诉我们 :中国近代工业从这里走来!

唐山矿二号井于 1879 年 3 月(光绪五年)由唐廷枢主持,在开平矿务局首任 总工程师白内特(英国人)指导下,采用西法开凿,为通风井,主要用于矿井通风、 排水和往井下运输采煤所需原材料。比列为第七批“国保”的著名的唐山矿一号井 仅晚开凿一个月,距今已有 139 年历史。井筒为圆型,直径 4.2 米,井深 91.5 米,石砌井壁。在距离地表 61 米、91.5 米和 152.5 米处,分别开凿有与一号井相通的三 条平巷,上巷通风,中下巷为运输巷道。建井时,井架高 20 米,采用德国木式结 构井架。天轮直径 4.3 米,提升动力选用当时最先进的蒸汽绞车,钢丝绳罐道,单 层罐笼,可带一辆矿车。1881 年机器设备安装完毕,开始出煤。

1937 年 5 月,由英国人重新设计建造了水泥、钢筋、钢框架结构的绞车房、井 口天桥及附属设施。鱼鳞式窗口采用马尼拉红砖砌成,古朴典雅。绞车房内部地面 采用当时启新洋灰窑生产的彩色地砖铺成(共 7200 块),十分华丽。 1938 年 3 月,绞车房主体结构改造完成后,又对二号井绞车进行了新的设计、 更换、安装,选用了比利时生产的电力绞车,于 1938 年 7 月投入使用。至今 80 年来, 虽经多次技术改造,部分部件进行了更换,但电动机等主要部件仍使用至今。其中: 绞车主轴于 1968 年因有裂纹而更换,现用主轴为洛阳矿山机器厂于 1962 年 4 月生产。

在 1976 年唐山大地震中,绞车房大厅及电控室墙体局部倒塌或出现严重裂缝, 部分设备被砸毁。当年10月,辽宁省北票矿务局对口援建时,进行了精心修复和加固, 并在绞车房大厅和地下室西北角增建了地震躲避硐。

如今,二号井绞车房与一号井绞车房共用的条石砌台阶仍为 1937 年原貌,沧 桑古朴。1978 年 9 月,一代伟人邓小平来开滦视察时,曾从这里拾级而上。

为满足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所需,开平矿务局于 1898 年 4 月(清光绪二十四年) 开凿三号井,由地面至 7 水平垂直深度 410 米。井架当时仍采用木制结构,井筒内 铺设木质罐道,绞车选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蒸汽绞车,提升容器为单层罐笼,一 次提升 3 个 0.45 吨矿车。

1936 年,三号井将地面至 7 水平木质罐道更换为钢轨罐道。1940 年由英国专 家设计,在原绞车房西侧建造如今的绞车房,并改建三号井天桥井棚、井架和天 轮。三号井绞车房为英式建筑风格,地砖选用启新洋灰公司生产的棕色亮磁瓦,与 南京总统府所用地砖相同。绞车房内的天车为英格兰拉夫堡赫伯特——莫裹斯公司 于 1939 年制造,起吊能力为 38t,至今仍担负车房内所有绞车设备的大修、更换的 起吊任务。测速机为前 苏联厂家于 1939 年 5 月 制造,现已不用,仍在 原地陈放。

1941 年,三号井从 7 水 平 延 伸 至 11 水 平, 并采用钢轨罐道。1943 年 1 月,为使三号井能 在 7 至 11 水 平 间 运 行, 在 7 水平安装一台 75 马 力 绞 车, 并 增 加 尾 绳, 以便启动。

1948 年,三号井进 行第一次绞车改造,由 原来的蒸汽绞车改为英 国汤姆森——休斯顿有 限公司设计生产的 3000 马力电力绞车,拆除 7 水平 75 马力绞车,使三 号井由地面至 11 水平井 筒贯通,井深达 689 米。提升容器也由一次只提升 3 个 0.45 吨矿车的单层罐笼,改 为一次能提升 9 个 0.45 吨矿车的三层罐笼。1955 年,将 0.45 吨矿车改为 0.75 吨矿车, 每层罐笼装两个矿车,提升能力大大提高。1970 年,提升方式由原来的罐笼提升改 为箕斗提升,箕斗容量 7.5 吨,提升速度达到了每秒 20 秒,单井日提升量达到了近 6000 吨水平。

1976 年 7 月 28 日唐山大地震,地下室以上绞车房部分倒塌。同年 9 月,辽宁 抚顺矿务局援建三号井,修复加固三号井绞车房,并在操作室旁设计建成一个地震 躲避硐。

此次唐山矿二号、三号井新晋“省保”,为我市打造工业旅游城市又添新的注脚。 至此,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园区内已有“国保”、“省保”各一处。尤其令人称道的是, 新晋“省保”与 2013 年国务院核定公布的“国保”(开滦唐山矿早期工业遗存)毗 邻而立,均位于园区内“国保遗址观光园”内唐胥铁路矿内段西侧,形成了园区内 一道独特的风景。游客站在园区“世纪追梦”主碑广场向东眺望,便可观其壮丽景观。

清晨或傍晚时分是摄影师最佳拍摄时点,在朝阳或晚霞的映衬下,巍峨苍劲的 “国保”、“省保”与近处低矮的红墙老房、远处高高的洗煤厂储煤仓构成一幅壮美 瑰丽的画面,凸显黑色魅力。

(赵平安)


版权所有: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 址:河北省唐山市新华东道54号(开滦唐山矿业公司) 邮 编:063000
备案许可证编号:冀ICP备2023039256号-1        营业执照